之前在网上随意翻阅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博客文章
是关于一个人的私人空间的故事,故事很长,请耐心观看
有一本叫做《走进十九号房间》的书
讲的是一位妈妈,非常想拥有独立空间,于是收拾了一间房间,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
可是过了没多久,家人便随意出入,这个房间变成了全家人休息的地方。
妈妈觉得很无奈,于是在离家很远的廉价旅馆长租了一个房间,房间号为十九号。
这位妈妈每个月都会给自己一些时间去那里待着,什么都不干,只是伸伸腿,也觉得很自在。
可是丈夫还是发现了这个秘密,问妻子什么原因,但是让人很惊奇的是,妻子并没有说出实情,而是说自己出轨了。
最后,妻子在十九号房间,开煤气自杀身亡。
这是一个虚幻的故事,也是一个现实的故事
他虚幻,因为很少有人会走到死亡哪一步,,它现实,因为确实有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在集体中寻找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和真正的自我。
-
-
但是在这个社会上,我们都是怎样的角色
-
是孩子的父母,还是父母的孩子?
-
我们是朋友,还是陌生人?
-
我们是同事,还是同行?
-
我们什么都是,我们什么都不是
-
这些角色每天都在无缝衔接
-
我们忙于处理周遭的一切
-
却很少有人能成为自己
-
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
-
让现代人只能“夹缝求生”
-
-
-
手机:心灵深处的黑匣子
-
我在那个博客中看到这句话:“我宁愿你看我的裸体,也不想你看我的手机”
现代的社会,手机就是埋藏我们内心深处秘密的黑匣子。
那句话叫什么:网络上我英姿雄发,现实中我唯唯诺诺
这句话第一眼看上去很搞笑,也就是一个段子,但是你也可以仔细想一下
因为在网络上,很多人的内心得到释放,他们不需要顾忌他人的眼神,他人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那些不能说的秘密,不能吐露的心声
也许就在你的便签的那个分类里
也许就在你的手机相册的哪个角落
小时候,我们给日记本上锁,给自己想说的话偷偷写在那个地方
长大了,我们给手机上锁,把所有软件加密,等等
其目的,不过就是为了守住最后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便签里可能有某一天,看见自己喜欢的女孩,一边憧憬,一边写下对她想说的话:
-
便签里可能有某个加班的凌晨,你一边抱怨,一边写下对上司的咒骂:
-
微信里那些只自己可见的朋友圈,都是自己曾经想要分享给他们的故事,但是还是慢慢一个个的删除或者埋葬。
-
手机的相册告诉你,你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时光,但也在告诉你,你可能在碌碌无为,可能在埋头苦读,可能在无所事事。
-
还有你的支付宝余额,花呗账单,信用卡账单,任何一个都能轻易撕碎你在人前的故作潇洒:
-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别人轻易查看我们的手机,不过是为了保持我们在人前的最后一遍伪装。
-
-
听说过一部名为《人生删除事务所》的日剧。
-
故事设定是,如果你想在死去以后,删除掉某些你的数字遗物,可能是电脑上的一个文件,可能是手机里的一张照片,你可以找人生删除事务所。
一旦确认死亡,他们会远程同步,立刻删除掉你的秘密文件夹。
看起来有些荒唐的设定,却折射出大部分人的真实想法
即: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19号房间,有些东西,只希望永远只有自己知道。
你心里思量的比可以诉说的多。
你眼睛里看到的比可以诉吐的多。
你脑海里浮现的比任何人明了的多。
黑夜里的比黑暗里的多。
如果我有秘密,那么你也有!
我们每个人,终究还是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
Each of us, after all, needs a place of our own
{人们也只想留下想被人知道的那一面 }
评论 (0)